坐落在长沙中电软件园的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云科技”)实验室内,CTO郑彬博士正带领团队进行新一轮高精度定位芯片的测试。
这枚小小的高精度定位芯片,正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车道居中”“自动泊车”等汽车辅助驾驶功能得以实现的法宝。
如今,北云科技凭借自研高精度定位芯片和先进算法,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拥有自主高精度卫星定位芯片并实现量产的企业。
在湘江新区这片科创沃土上,他们正以“厘米级”的精度重新定义中国智能驾驶的未来。
“湖南女婿”的创业之路
2013年前后,一群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北斗系统建设主力团队的科研人员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稳定的科研工作,投身创业大潮。
“北斗二号建设完毕后,我们发现民用GPS终端产品的发展跟不上,很多行业还在使用进口产品,这让我们感到必须做点什么。”北云科技创始人向为表示,国内高精度定位市场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特别是在驾考等行业,高精度定位板卡完全依赖进口。
怀揣“让北斗超越GPS”的初心,向为、郑彬等人带着荣获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技术,走出实验室,在长沙高新区创立了北云科技。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从国防科大博士毕业。”郑彬回忆道。这支由湖北人、云南人、东北人等组成的多元团队,不仅有着博士头衔,还有些人意外获得了“湖南女婿”这个共同身份。
为了推广自己的技术,“女婿们”瞄准了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最多的驾考驾培作为首个落地场景。为了让更多客户接受自己的产品,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开几个小时长途,一个考点一个考点跑服务、做支持,现场测试,现场解决问题。
几年间,他们跑遍了全国各地的驾考考场,针对不同环境优化算法,堪称驾考场上学历最高的“修理工”。
这种务实作风也赢得了驾考行业龙头企业多伦科技的认可,不仅在多伦科技内部实现进口替代,还获得了战略投资。有了龙头企业的背书,北云科技的产品也打开了市场,顺利向自研芯片跃进。“算法需要大规模验证,稳定后自研芯片是自然选择。”向为告诉记者。
芯片突围,走出“城市峡谷”
在智能驾驶时代,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技术正成为行业刚需。北云科技CTO郑彬带领团队攻克了“城市峡谷”这一业界难题——通过创新的深耦合算法,将复杂环境下的定位性能提升6倍,实现了稳定可靠的厘米级定位精度。
“传统方案在城市高楼区域经常出现定位发散问题,我们创新提出新的深耦合算法,解决了这一痛点。”郑彬介绍道。这项技术突破使北云的产品在有着林立的高楼、复杂的隧道及浓雾雨雪天气的城市环境中仍能保持卓越性能。
算法突破只是第一步。在郑彬看来,芯片化才是高精度定位技术规模应用的关键。2023年,北云科技推出Alice芯片,可在复杂苛刻的汽车行驶环境下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定位。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拿到高精度定位芯片领域ASIL B功能安全产品认证的企业。”这是最让郑彬自豪的事。车规级可靠性要求、全新安全架构,让研发过程充满挑战。向为觉得,这就像走钢丝。
为确保量产一致性,北云科技建立了全自动产线,每颗芯片在统一的测试环境和条件中下线。“现在的高级辅助驾驶,很多都会用到我们的高精度定位传感器。”郑彬表示,15万以上车型中,销量排行榜前十的车企,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北云科技的客户。
就在2023年,北云科技获得博世创投、长城资本等数亿元投资,商机、客户、行业资源纷至沓来。他们的产品定点多家头部汽车主机厂,并在商用车与L4自动驾驶、Robotaxi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立足湘江,走向世界
北云科技总部的荣誉墙上,陈列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盖世汽车全国汽车行业芯片50强”等多项认证和奖项。但郑彬最看重的还是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价值,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理念,正是湘江新区“酷酷的创造圈”最佳诠释。
新区“实打实的人才政策”“无息贷款”等为这支科研团队提供了关键支持。“创业初期,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拿到过新区的奖励、贷款。”郑彬感慨道,这种全方位的扶持帮助北云科技度过了初创期的艰难,逐渐成长为新区硬核科技企业的代表。
“我们的研发团队,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研究生或者以上学历。”郑彬介绍说,“他们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拿到了新区的落户补助。”这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团队也成为北云科技持续创新的核心动力。
十余年间,北云科技完成了从科研团队到商业企业的蜕变。如今,他们正从湘江西岸,往全球舞台进发。
“在国内复杂道路环境催生下,中国智能汽车供应链已发展出全球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向为表示。2023年,北云科技亮相德国IAA展会,向全球展示中国高精度定位技术。目前,他们的产品已出口至五大洲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我们会探索融合视觉等多传感器的多源融合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实现全时段全路况的可靠高精度定位,助力自动驾驶更加安全可靠落地。”向为说,北云科技也正在计划跟随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拓展第二增长曲线。这家企业正以其硬核科技推动中国北斗产业化,向“智能时代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迈进。